2010年8月24日星期二

巴生艺术协会2010常年美展

巴生艺术协会
马来西亚创价学会雪州分会
联合主办
巴生艺术协会2010常年美展
日期:2010年9月4日至9月10日
时间:10am~9pm(星期六和星期日)
8pm~10pm(星期一至星期五)
地点:马来西亚创价学会雪州文化会馆
谨定于2010年9月5日中午12时
恭请
尊贵的雪州议长邓章钦州议员
主持开幕典礼
常年美展纪念画册
请柬(正面)
请柬(背面)
参展会员:
张耐冬,曾昭承,吴文正,李祈成,郑爱地,
曹振全,谢金聪,李其璋,李晋锌,叶文生,
谢盛才,陈惜耀,谢惠载,黄苗洋,黄 美,
叶志伟,伍悦华,杨六南,游柳芬,伍尚平,
蔡清坤,邓耀忠,王汉忠,符戴锦,叶又丹,
林建金,黄光华,叶宝心,李雅蒂,吴德辉,
沈永强,林玉妹,陈佩子,叶汉洲,吴财生。

生命之色彩--叶又丹油画个展

生命之色彩--叶又丹油画个展
Colours of Life
日期:8月19日至8月31日
时间:11:ooam~6:00pm
地点:“博士”美艺馆

《雪州风情画》巡回展

《雪州风情画》巡回展

日期:2010年7月23日至25日(星期五至日)
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6时
地点:隆雪华堂楼上会议室2

联办单位:隆雪华堂文教委员会、马来西亚美术家协会
协办单位:隆雪华堂县区联委会

李其璋作品:农家(油画)。
李晋锌作品:天高气爽(胶彩)。
李祈成作品:海南村(水彩)。

参与展出的画家: 1)马来西亚美术家协会——朱绍瑛、陈玉珍、王景丰、陈玉华、黄秀丽、欧 东、吴宝光、吕秀妹、邱锦泉、杨淑美、陈家伟、于国琴、陈惜耀、彭 钊、余赋文、司徒胜、张南生 2)草堂门金石书画会——张 财、李俊贵、黎潮湘 3)马来西亚水墨画协会——钟正川教授 4)马来西亚国际现代书画联盟——叶永发 5)吧生艺术协会——李祈成、李其璋、李晋锌 6)森州艺术协会—— 杨六南、游柳芬、Low Chin Chung

2010年8月17日星期二

2010年一个马来西亚当代艺术旅游节开幕礼

1 Malaysia Contemporary Art Tourism Festival
2010年一个马来西亚当代艺术旅游节
日期:14/8 ~ 22/8
时间:7.30pm ~ 9:30pm
地点:I-City Centre
开幕人:旅游部长拿督斯里黄燕燕医生
参展团体:
马来西亚南洋美专校友会
马来西亚水彩画会
马来西亚艺术家协会
马来西亚现代水彩画家协会
马来西亚书画联盟
草堂门金石书画会
森州艺术协会
巴生艺术协会
参展画家:114位
作品:200多幅
旅游部长拿督斯里黄燕燕医生开幕
当代艺术旅游节旗帜
策展人沈哲初致词
旅游部长致开幕词
I-City荣获大马最佳夜间旅游景点
开幕礼现场嘉宾
星洲日报大都会15日剪报

2010年8月1日星期日

我們有自尊嗎?

我們有自尊嗎?
作者:歐陽文風

紐約人口800多萬,市長彭博每月平均接收8000多封市民的電郵、傳真和郵件;換言之, 每天大概270封左右。這些信件從投訴到問候都有,不只來自成人,兒童也給市長寫信。

我在想,吉隆坡市民每月有多少人給市長寫信?其實,我還真懷疑吉隆坡市民中,到底 有多少人知道誰是市長。

吉隆坡市長不是民選,知名度肯定不如民選市長。但我認為更重要的還是,我們當中有 許多人可以接受不是民選的市長,而且還不知道他是誰。

大馬政治人物沒有問責的文化。

殊不知與老百姓這種不冷不熱不生不死的性格有關;

做錯事怕甚麼,大馬老百姓不會咬人,連生氣也不會,更甭提找人負責了。

在美國住久了,真的發現大馬人真的很溫馴,特別是華人。當然,說溫馴是美詞,更直接的 說法應是沒有熱情沒有生命力,半生不死。遇見不公不義的事,可以沒有感覺 沒有行動,恐怕至多只是自艾自憐:

【【【【【誰叫我們是華人?怕事怕死怕亂,習與性成,人口再多,也是沒有生氣。】】】】】 這種現像,究其原因,我認為還是因為很多華人對自己的公民身份沒有榮譽感,

【【【【【自貶為二等公民,結果凡事可以逆來順受。】】】】】

每年都有華裔學生成績特優卻拿不到獎學金, 或進不了大學念自己想念的系,這種事年年發生,我們還是年年不會反抗。

每年回國演講,總有人說我勇敢,問我為何“不怕死”,我總是無言。我能說甚麼?如果講一兩 句誠實的話,落實我言論自由的權利,也叫勇敢,我們對“勇敢”的定義也真是太隨便了。

大馬華人近年來做得最“偉大”和“勇敢”的事,大概就是308大選了。但是如果308大選成績也算“偉大”和“勇敢”的成就,我們的“勇氣”到底有多勇,可見一斑,我也不好意思再說了。

加影市議員陳文華被反貪委員會的調查官指著眉心罵“華人笨蛋”。這種事如果發生在美國, 有關官員早就被罵被人趕走了。當然,我不會奇怪如果有人又罵我拿美國來比較;是的,我知道 我們不能拿美國來比,我們太沒水準,只能找緬甸這一類的落後國家來比較。

【【【【大馬各大族裔,恐怕沒有誰比華裔更容易被掌權者規訓,沒有人比我們更怕造反更怕亂。】】】

各大族裔中,我不會奇怪移民率最高的也是華裔。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公民身份沒有榮譽感, 也不想爭取突破,

【【【【結果不外是有能力的就移民,沒有能力的就做順民,乖乖聽話。】】】

沒有榮譽感的市民,自然沒有自尊,【【【【結果不會找人算帳。別人剝奪我們的人權, 把我們的自尊蹂躪得支離破碎,很多人還是不會反抗不在乎。】】】】

【【【有人甚至還問反抗有甚麼用,生氣有甚麼用?這種回應恰恰反映榮譽與尊嚴的缺席, 因為生氣與反抗是有自尊的人的本能,不是有用才來生氣或有用才反抗,就如感動、傷心和流淚一樣,是一種情緒本能反應,你是在計算有用沒用之後才來決定是否要感動、傷心和流淚的嗎?】】】】

马来西亚的华人,是个怎样的存在。

马来西亚的华人,是个怎样的存在。
作者:Ho Can Hao (北大)

第一、尴尬的存在

场景1 当我刚到中国时,人们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总是:“你的汉语怎么说得那么好啊?”紧接着“来到中国多说年了?”、“难道是从小学汉语吗?” 场景2 当时我和中文系的辩论队一起看01年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马来亚大学的三辩提到“日本军在南京大屠杀凌虐我中华妇女”,有位同学问我“你们也提中华妇女吗?” 从我到中国以来,以上的情况遇上了无数遍,于是我很早就想写一篇文章来告诉大家:马来西亚的华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这个题目很大,我只能从我切身的体会和感受来写这篇文章。

缘起 先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历史背景来做开场白。1840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动乱的时期。一方面,好些中国人想往外逃窜;另一方面,西方列强想捉苦力到东南亚地区为他们服务。于是,大量的中国人(尤其是福建、广东一带)就散布到东南亚各个地区,其中就包括了马来西亚。

尴尬的存在 当人家问我“你的汉语怎么说得那么好啊?”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时,我还真觉得这不是一句话就能解释的问题。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因为我祖先是中国人”,但是有人又会问:“那么为什么好多印尼人就不会说汉语了呢?”问题的复杂之处就在这里。 从迁居到马来西亚,我们的先贤就特别重视中文的教育,通过私塾、宗祠等单位教授三字经、四书五经等教材,后来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而改革。这个时期,我们的祖先基本上还是以中国人自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就有二十九人是华侨、抗日战争时期全体华侨出钱出力、著名的华侨陈嘉庚创办厦大、集美大学。。。。。。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后来,随着居住马来西亚日久,我们的命运渐渐在这片土地上生了根。从马来西亚(大马)方面来看,我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大马的政治,与马来族、印度族联手争取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中独立。从中国方面来看,周恩来总理提出:华侨应在其居住地生根发芽。但是,不变的是:我们始终坚持自己的母语教育。 在印尼,由于当地华侨没有组成统一的阵线,于是他们不能拥有中文名字、不能庆祝农历新年;在中国人普遍认为完好地传承了中华文化的新加坡,李光耀总理主动地消灭了中文教育,关闭了新加坡唯一以中文为教学媒介的南洋大学,全体人民学习英文,于是目前多数新加坡人的母语是英语。如今,随着中国的崛起,中文的“经济”价值日益提高,许多东南亚国家才掀起了“汉语热”。唯一的例外是马来西亚,因为我们的先贤从头到尾就没有以“经济”作为考量,而是从“民族文化”出发。

那么,难道马来西亚就没有遭遇当地政府的阻挠吗?有!而且很大!马来西亚教育终极的目标是:以马来语为唯一的教学媒介语,换言之,华语、淡米尔语的中小学迟早都得消灭。60年代,大马政府规定:只有以马来语为教学媒介语的学校才能获得政府的津贴,于是许多中文中学纷纷改制,变为政府中学。这时,我们的先贤,以林连玉先生为代表,明确地提出:学习母语是每个民族的天赋人权,即使不要一分钱的津贴,我们也要办独立中学!

于是,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保留了下来,华小以及民办的独立中学、学院形成完整的中文教育的体系,甚至创立了“全马来西亚独立中学统一考试”,受全球各高校承认(除了马来西亚的大学),我们基本上就是以这张文凭为基础考进北大的。在这个过程中,多少先贤抛头颅、洒热血,林连玉先生被褫夺公民权、好多人被大马政府关押、无数的民众以自己的血汗钱支持独立中学。 但是,来到中国,没有人知道这一切。不止中国,我相信全世界的人都不知道这一切,不知道被我们称为“族魂”的林连玉,不知道马来西亚的华人用血、汗和泪水来争取母语教育的权利。于是,中国的同学反过来问我们:“为什么你们会说汉语?”时,我真觉得这是巨大的讽刺。 尤其,当中国同学问起我:“为什么你们也说‘中华妇女’?”时------尽管不理智------我还是立时火了:“为什么日军侵袭时,马来西亚的华人要出钱出力?为什么同一年发生缅甸风灾和四川大地震时,我们华人对后者的捐款额要远远大于前者,我们难道就没有资格称自己为‘中华民族’吗?” 当我来到北大的图书馆文学图书时,看着满目的“美国文学”、“印度文学”。。。。。。当我看到“新加坡文学”,而没看到“马来西亚文学”时,我更感到十分凄凉,以至于讽刺。我们浴血抗战,创建了一套完整的中文教育体系,有完整的“马华文学”,而这一切在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是得不到承认的。反倒是曾经废除过南大的新加坡,由于其更为强大的国势,反而被认为是在海外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文化的国家。 “尴尬”之处就在于此:努力地捍卫中华文化,不为马来西亚政府承认,亦不为世人所知,里外不是人。这就是马来西亚华人第一种存在:尴尬的存在。 第二、独立的存在 独立的存在,另一个说法是孤立的存在。“马来西亚华人”这个词儿意味着:我们是马来西亚人,但不是马来人;我们是华人,但不是中国人。于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和文化产生了,独立于世界之林。 我们跟其他马来西亚人(例如马来人、印度人)的差别很明显,黄皮肤在一片黑色的人海之中额外显眼,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相处得十分融洽-------马来人其实真的是很好相处的,什么种族冲突全是政府搞出来的-------整个群体都受到马来族极大的影响,这就铸成了我们好多的共同点,而与他们的这些共同点恰恰就是我们和中国人的相异之处。 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口头表达。首先是口音,我朋友总说:“看你的时候一点都不像外国人,但你一说话我们就马上知道了。”在辩论赛场上时,我的一口马来腔更是显得极为突兀。所谓马来西亚口音,大概就是广东腔+福建腔,翘舌少、轻声较少、没有儿化、语调趋平。其次是词汇,以中文词汇为主体,再加上各种方言、马来语、英语的词汇,各种语气词“啦”、“咯”、“哄”层出不穷。

但是,我以为:更深层的差距不在嘴巴,而在脑子里。有一次,中文系的徐艺峰师兄领着我们留学生辩论队讨论一个辩题,他最感叹的就是:“如果是跟中国学生讨论,第三个衡量标准一定是‘何者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建设’。”看看中国同学的课就知道,什么思修、毛概、邓小平思想、军事理论,这些似乎都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很远。冷战时期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分家就决定了我们意识形态上的不同。

撇开这个问题不谈,即使同样都继承了中华文化,两地的继承也是有所不同的。在这里,大部分的人都信仰“无神论”。但是,我们那里好多人都还信仰观十八罗汉、观音娘娘、关公、济公、齐天大圣等,不一而足。不止大量的神庙,我们还保留了大量的宗祠、会馆,并且还在华人社区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由于我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还算有一定的了解,以上这些还不足以让我惊讶,真正让我吃惊的是中国风气的开放。校内校外,情侣相拥亲吻的情况无所不在,这还真不是我想象中的中国。当然,我们那里也有很开放的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马来西亚的华人普遍上要比中国人保守得多)。

此外,许多大马华人一致公认的是:中国学生真的很多“学术牛人”,大体上比我们那儿的人要勤劳的多。中国人多竞争大,我所认识的每位同学一个个都是从高考的腥风血雨中杀出来的英雄豪杰,他们那股永不言倦的冲劲着实让我们折服。相较而言,马来西亚人则比较慵懒,更倾向于做自己喜欢的事、享受自己的人生。因此,我们玩起来比较放浪形骸,比较不顾形象,大声吵、大声笑、大声闹。 既不是马来人,也不是中国人,我们仿佛就是另一种程度上的混血儿,所以真正懂我们的或许就只有我们自己。但是,这或许就是我们独特的优势:既传承了悠久的中华文化,又成长在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舆论环境,想法更自由、更多元。所以,即使我们这个群体在世界上似乎很孤立,但如果让我有机会选择,我仍然愿意出生在马来西亚,当马来西亚的华人。 第三、悲壮的存在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句俗语在马来西亚人身上得到绝佳的体现。在过去,马来人、华人、印度人曾经联手争取了国家的独立;但是,随着马来人逐渐独掌大权(再注:对马来人的抨击仅限政治人物),华人、印度人的地位也日渐衰弱。首先,马来语成了唯一的官方语言。再来,马来西亚教育的最终目标定为:“使马来语成为唯一的教学媒介语”。

但是,最大的转折点是五•一三事件。由于华人比较刻苦耐劳,比其他的民族来得富有,无形中造成了民族间的矛盾。出于权力斗争的目的,政治人物鼓动马来人屠杀华人。于是,第二任首相敦拉萨借此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顺势上台,颁布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法令。在经济上,每家公司都至少要雇用30%的土著(其实就是马来人和其他极少部分的少数民族);在教育上,大学也实施固打制,要保留一定的份额给土著。此外,对中文教育的打压更是变本加厉,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改制事件,即不以马来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政府中学都领不到政府一分钱的津贴。

打压归打压,但是马来西亚华人依然在暴风雨中茁壮成长。如第一篇所述,我们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中文教育,各领域人才辈出。大家熟知的梁静茹、曹格、光良皆是马来西亚华人;大家现在人手一支的U盘是马来西亚的潘建忠发明的;在华语辩论界上,马来西亚以其犀利的辩风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如今,马来西亚的十大首富中也大部分是华人。

但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可悲的现实。大马华人自己创办的独立中学培养了无数英才那又怎样?全世界大部分高等学府都承认我们的统考文凭时,唯有马来西亚政府不承认!马来亚大学在辩坛创出赫赫威名那又怎样?在政府控制下的马来亚大学还曾经试图禁止马大的辩手参赛!梁静茹、潘建忠等辈就更加可悲了,许多人都以为他们是台湾人!潘建忠自己就说过:“如果我留在马来西亚,不可能会有今天的成就。”因为在马来西亚,华人发展的空间有限,报国无门又无法自我实现,不出国发展还能怎样?

于是,马来西亚的华人成长是成长了,可是那跟政府什么毛关系都没有。因为我们政府很慷慨,在全世界都在争夺人才时,我们政府眼看马来西亚出现人才外流的滚滚洪流仍然可以视而不见!在马来西亚大力提倡向外吸纳人才时,去看看,有多少马来西亚的人才在新加坡工作!有一次,我们国家的首相到新加坡访问,探访一间医院时,竟然有一半以上的人用马来语跟他致敬!这是何等的讽刺!

我原本把第三篇命名为“令人骄傲的存在”,可是后来改成了“悲壮”。的确,我们有很傲人的成就。可是,在我们有心报效祖国时,却只能被不公平的政策拒之国门。马来西亚那么一块宝地,没有天灾、资源丰富、文化多样,又居于世界要冲,如果真的有英明的政府,摇身变为世界强国绝非难事!反观新加坡,没有什么自然资源,又是弹丸之地,可是,现在我们只有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成了新加坡的腹地,眼看着从马来西亚分离出去的新加坡一天比一天强大!这种感觉真的很复杂,真的很难以言喻!

谓之“悲壮”,我想应该甚为贴切。 后记 可能很多人很意外,我从小时候开始就自认为自己是个中国人。从小读的书就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杨家将》、《岳飞传》。影响我一生最大的一套书大概就是一套三十本的中国历史漫画图集。在我小小脑海中,出现的总是滚滚的黄土和快马飞驰的勇将。长大了一点,看过《中国人史纲》、《中国寓言》,偶尔会翻翻《唐诗三百首》。 那时,我真的自认为我是中国人,我的文化之根和这里的人是联系在一起的。 于是,我的梦想就是回归中国。英文我认为不重要,因为我要去中国,从没认真学;马文我更是碰都不碰,甚至常以考不好马来文自嘲。可以说,我很偏执。我只有认为有必要的东西我才会认真去学。到了高二,我的国际视野才宽广到足以让我理解英文的重要性,我从那时开始才急起直追,算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绝没到“好”的程度。但是,马来文,我始终不愿意去学习,在统考中马文拿了惨兮兮的“B6”还常拿去说嘴。 去年9月,我来到了中国,就读于中国最好的大学,学习着自己最想念的中文系,一切看起来都像梦想成真。但是,来到了这里,我才第一次深刻地体会到:我是马来西亚人。我才第一次感觉到:我有可能是爱国的。在祖国成长的每一部分,不管是口音、思维等,都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即使我可能算是马来西亚里最中国的一小撮人,即使我跟很多中国同学相处得不错,但是我仍然能深刻地体会到我们的不同之处。不管怎么样,在中国,只要是外国人,就真的只是外国人。 那么我到底该何去何从?这是我一整个学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迷茫中,在摸索中,我才会写出上面的三篇文章,试图找到马来西亚华人的定位,试图找到自己的定位,然后决定自己以后要怎么做。其实,不管是留在中国还是去到西方,就注定了只能收到单方面的信息,很难认清这个世界的真相。此外,留在中国,就只能是成为一个尴尬、孤立的个体。去到西方国家,那更是彻底地孤立,存活在一堆思维截然不同的陌生人之中,甚至还可能面临他们的排斥。 可能,我仍然会回去马来西亚,即使我们目前仍然要活在打压之中,即使要存活在一个难以实现自我的空间。但是,我或许可以用手中的一票继续给国阵施加那千万分之一的压力,做自己想做的事,做一个开心的人。即使薪水不高,即使物质生活不丰裕,但是只要能在自己最熟悉的家乡、跟喜欢的人在一起,幸福或许就那么简单不是吗?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